11月20日,從江蘇油田花26斷塊二氧化碳混相驅三次采油現場傳來喜訊:花26-5井日產油7.3噸,日增油5.6噸,較氣驅前產量翻了兩番。本文由上海凱太轉載發布;上海凱太主要研發制造一體化預制泵站,智能一體化截污井,一體化截流井,雙腔無負壓供水,餐飲隔油池等;歡迎訪問上海凱太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近年來,江蘇油田的油氣開采大都已進入中后期,科技人員圍繞低滲透難動用儲量,積極開展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技術攻關,并拓展完善二氧化碳驅配套工藝,為老油井注入“活力因子”,讓水驅廢棄油藏獲新生,激活低滲透油氣藏的難動用儲量,累計增油2.61萬噸。
劍指低滲油藏難動用儲量
三次采油技術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手段,解放地宮油龍,開采剩余石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之一,也是國內外都十分重視的油氣開發的“利劍”。利用二氧化碳進行油氣田三次開發,這在國內外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
液態二氧化碳因極易溶于地下原油,而被廣泛應用于油氣開采,有著良好的效果。在美國頁巖油開發技術成熟之前,是油氣增產的主要措施,提高采收率幅度在8%~25%,換油率達到0.28~0.72噸/噸(二氧化碳);而國內的大港油田、吉林油田也早已開始采用液態二氧化碳驅油工藝。
江蘇油田作為已經投入開發了44年的東部老油田,進入2014年,油田在歷經八年的“硬穩定”后,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高含水、高采出”階段。在已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中,其采出程度只有20%左右,且還有2200多萬噸較為落實的低滲透石油地質儲量無法動用,而低滲透油藏采出程度僅為9.1%。
鑒于東部老油田在該階段皆經歷一輪大遞減的慣例,油田開發戰線積極尋求立足老區破解資源困境的良策。面對儲采結構嚴重失衡的挑戰,如何將傳統意義下很多低滲透致密油氣藏的難動用儲量,通過采用二氧化碳驅油的方法,轉化為可動用儲量,進而提高油藏采收率,成為油田科技工作者公關的課題,技術人員再次把目光瞄準注二氧化碳驅油這一技術。
“我們集中優勢力量攻關瓶頸技術,劍指深、低、難、貧等儲量,目的一是盤活現有儲量資源,更重要的是突破深層低滲儲量氣驅效益開發的瓶頸,拓寬勘探發現領域,推動資源結構調整,北斜坡深坡帶與深凹帶低滲-特低滲儲量資源豐富,有望迎來新的發現高潮。”油田開發處專家金勇說。
對此,江蘇油田自2015年以來,先后在花26、馬38、邵23、花32等斷塊開展的混相驅、非混相驅、段塞驅等多種形式的二氧化碳驅替現場試驗,在橋7平1、沙49平1等井開展了多輪次吞吐實踐,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及經濟效益,有效提升了目標油藏采收率,顯著增加了經濟可采儲量,覆蓋地質儲量266萬噸。
先導試驗磨礪寶劍鋒芒
5月23日,江蘇油田承擔的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項目《蘇北復雜斷塊低滲油藏注二氧化碳技術及應用》,在北京順利通過中石化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鑒定,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江蘇油田就開始探索二氧化碳驅油技術的應用。從1995年開始,至2004年,油田先后在71井次上開展了二氧化碳吞吐現場施工。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于1998年~2000年開展的富14斷塊二氧化碳驅現場試驗,油井見效明顯,含水率下降,油量上升。截至現場實施結束,二氧化碳驅先導試驗區塊已增產原油9269噸。以受效井的井控地質儲量13萬噸來計算,已提高采收率7.13%,換油率0.76噸/噸(二氧化碳)。后因二氧化碳資源量較低、儲量分布較為零散,以及氣源井富44斷塊的3口井和網1井均井筒積水無法供氣等原因,項目被迫停止。
2015年底以來,江蘇油田針對小斷塊低滲斷塊油藏特點,重啟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術攻關先導試驗,優選花26等區塊,圍繞低滲透與高含水兩類油藏,相繼開展了混相驅、近混相驅、非混相段塞驅、低滲透油藏水平井、高含水油藏水平井與常規井二氧化碳吞吐等6項實驗。
花26斷塊為蘇北盆地高郵凹陷典型的特低滲透致密油藏,平均滲透率3.5mD,注不進水,靠彈性能量開發,投產后油井產能衰竭快,彈性采收率不到10%。由于該區油井普遍采取過壓裂改造,提高采收率的難度很大,一直是橫亙在復雜小斷塊油田開發領域的一塊硬骨頭。在通過單井單層、單井少層及多井多層疊進式的非混相段塞驅試驗的基礎上,于2018年初先后實施了四個井組的混相驅,目前日增油15噸,累計增油1.47萬噸,較好控制了產量遞減。
“我們經過四年多的持續攻關試驗,研究了三類油藏5種開發狀況下的注二氧化碳開發方式,先后形成了仿水平井注氣防竄、腐蝕結垢綜合治理、智能分層注氣及測調工藝等多項注二氧化碳配套工藝技術,對應油井產量增加了一倍,連續18個月保持了穩定增產,平均單井日增油達1.5噸,增產幅度1倍以上。”油田工程技術研究院注水室主任時維才說。
“五種模式”助力老區穩產
蘇北盆地高郵凹陷的馬38斷塊為典型低滲透油藏,2012年實施壓裂開發后,區塊注水壓力高,油井不見效,導致油藏產液量低,遞減快。2018年3月,在水驅進入遞減期后及時調整為二氧化碳驅油,馬x38、馬38-2、馬38-5等5口油井先后均不同程度見效,產油能力顯著回升,目前合計日增油4.4噸,仍處于穩定增油期。截至10月底,全區累計注氣6909噸,按遞減法增油3526噸,階段換油率0.51,按增量法累計增油2160噸。
花32斷塊為蘇北盆地典型的特低滲油氣藏,油田于2015年10月在花32-1井注入502噸二氧化碳,在初步見到效果后,于今年01月再次注入1017噸二氧化碳,累積注入二氧化碳1519噸,目前日增油3.2噸。同區塊的花32-3井目前日產油4.6噸,日增油3噸,累計增油2090噸,總換油率1.38。
以花26、馬38、花32斷塊為代表的特低滲透致密儲層在蘇北盆地有著廣泛的分布,特別是花26斷塊通過注氣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突破,這無疑是油田開發工作的一個重大成果。
“花26東部井區試采的成功,讓二氧化碳驅現場應用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標志著與蘇北盆地復雜小斷塊特點相適應的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術日趨成熟,相當于找到了打開蘇北盆地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大門的金鑰匙。”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開發三室黨支部書記巢忠堂說。
與其他氣驅技術相比,二氧化碳驅混相壓力低、驅油效果好。油田技術人員在分類研究試驗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低成本注采輸技術系列規模化應用,建立了蘇北復雜斷塊低滲油藏注二氧化碳均衡驅替分類開發模式,初步探索形成了以二氧化碳混相、近混相驅,非混相驅,近混相驅,二氧化碳+降粘劑復合驅,水平井吞吐等“五種模式”的復雜小斷塊油田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技術。
2019年,江蘇油田按照以“驅替”為主、“水平井吞吐”與“井組驅吐一體化”為輔的“一主兩輔”的工作思路,分別在花32、莊13、邵23等區塊新增注入7井組,截至10月份,累積注二氧化碳 5.1萬噸,日增油21.1噸,年增油5545噸,累計增油2.61萬噸,階段換油率為0.51,開發成本僅增加4.44美元/桶。
在品嘗到利用二氧化碳驅油開發增收的“甜點”后,2020年將繼續完善推進區塊8個,安排新開區塊11個,井組控制儲量778萬噸,計劃安排注氣近8萬噸,預計新增可采儲量9萬噸,力爭用2-3年時間形成2萬噸以上的增產規模。